學術不端文獻論文查重檢測系統 多語種 圖文 高校 期刊 職稱 查重 抄襲檢測系統
中國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支持本、碩、博各專業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 ! 支持“中國知網”驗證真偽!"期刊職稱AMLC/SMLC、本科PMLC、知網VIP5.3/TMLC2等軟件。
這個得看運氣。學校檢測系統分兩種:一種是知網的,一種是萬維的,他們檢測原理是這樣的,就是說,你需要文字不同,但意思可以相似。還有,是理論哪怕原創也不一定能保證你檢測通過。
另外,你們學校未必有這個檢測系統,原因是,那個檢測的系統只有學士或是學位的全日制211工程大學才有的,要知道不是名牌或是重點大學,檢測可是按篇要向知網付費的。
先說結論,會的,但不是全部,碩士大概5%,博士大概10%,算是抽查。
其實論文抽查算是新近幾年出現的一個事情,以前是沒有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翻一下教育部14年出臺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學位〔2014〕5 號這個文件,正是這個文件,讓研究生畢業后第二年的論文抽檢變成一項例行工作。而萬一被抽中,一般有兩個流程,論文重新查重+3位專家同行評議,同行評議這個和專家主觀判斷有關,這個不好控制,但論文查重這個很客觀,直接用知網系統跑一遍就可以了,一旦復制比過高或兩位同行評議專家判為不過,將直接將論文定為問題論文,對學位發放單位和個人都有影響,至于影響多大,要看論文問題有多大。
每年我過手查重的碩博論文有幾百篇,很多同學都會問第二年抽檢的事;一般我建議有三點,一是大論文盡量不要給師弟師妹當作小論文用,防止第二年抽檢時尷尬;二是自己當年查重注意論文安全,因為論文抄襲的話任何系統當年都發現不了,你根本搞不清楚你的論文是否被釣魚賣掉了;三是對于碩博論文而言,即使學校查重不用知網(當然這類學校很少),個人怕抽檢的話也應該最后用知網查一遍,因為抽檢用的是知網查重。
再說個題外話,本來教育部出臺抽檢這個政策是想控制論文質量,但卻意外發現了很多論文抄襲的情況,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是否近幾年研究生論文抄襲爆出來的越來越多了,這都是抽檢和知網查重的功勞。那論文抄襲是咋來的,肯定是不少同學前一年通過各種亂七八糟的途徑查重時被釣魚了,這樣大家也就理解了整個環節。最后說點個人意見,我覺得教育部抽檢5%還是太少,我覺得應該第二年碩博論文全檢,這樣讓論文釣魚的、買賣論文的、論文抄襲的都無所遁形,還大家一個清清白白的碩博畢業論文環境。
一般兩年會上知網。
每一個剛剛開始研究生生活的人都會覺得面對的將是一片“碧海藍天”,迎接自己的將是“和風細雨”。然而美好的生活似乎就在一瞬間消逝,研究生的壓力比起本科生更加巨大,我們不僅要完成自己的學業任務,還有更為巨大的科研壓力。這種壓力并不輕松,有時科研不是努力就會有結果的,還需要一定的運氣和堅持。
但是這種努力卻不知道結果如何的狀態使得很多人對于學術研究“噤若寒蟬”,踟躕不前。他們擔心自己的努力會“付之東流”,擔憂自己的時間、用心和奮斗會被白白浪費,因此對于學術研究保持著觀望和猶豫。這不是某一個人的擔心,而是很多準備投身學術的同學的普遍憂慮。
01
初為研究生的時候,我一開始并沒有考博的打算,因此也沒有發文章的特殊愿望,每天都過著上上課,聚聚餐,玩玩游戲的“美好”生活,然而到了研一下學期突然發現周圍的同學都在為了獎學金開始發表論文,這個時候心中莫名感到慌張,因為對于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而言,我自己所在的學校所占的比重還是特別大的,所以當時心中也比較焦急,倒不是因為錢的事,而是害怕自己成為墊底的那一個。但是我在本科階段基本沒有論文訓練,到了大四畢業的時候才知道什么是知網。所以當時不知道該怎么投稿,文章應該寫成什么樣才可以投。
第一次寫論文的時候是一次課堂作業,寫完后拿給導師看,導師只說了一句先搞清楚論文和教材的區別,當時對這句話莫名其妙,最后才知道是我那篇論文根本不算是論文,基本等同于作業,最后重寫了一篇。但是因為自己導師太忙,而我自己又比較急,所以在幾乎沒有修改的情況下就投遞了出去,還是問的師姐要的一個投稿郵箱,結果很快就收到了退稿通知,那一刻沒有太大感覺,因為本來就寫得不好,所以心里是有準備的。
到了研一獎學金評比的時候,突然發現很多人都發表了論文,那個時候心里感覺特別失落,因為自己已經變成了最差的那個,對于發論文有了一種執念,我開始在百度上搜索投稿郵箱,輸入一個學報名稱后百度右側欄還會推薦幾個,當時基本是無定向投稿,我的第一篇文章被拒稿整整八次,前三次還是比較能接受,但到后來每看到一次拒稿信息心里就對自己否定了一下,非常懷疑自己,到了后來終于中了一家,那一刻的心情我可能再也體會不到。
我記得那家學報是收費的,我當時立馬就跟那邊的編輯電話聯系,他問我要不要刪減可以減少版面費,我當時立刻就說不用、就整篇發,還特別好聲好氣與編輯聯系就怕出問題,然后那個編輯就說會將版面費郵寄方式稍后告知,我還特別害怕會出問題就天天等他告知寄送版面費,然后再第一時間就把錢寄了過去。因為是按址寄款,所以非常害怕出問題,天天打電話問有沒有收到,現在想想真的對當時的自己感到可笑。最后編輯確認收款后我真的特別開心。但還是擔心是不是完全沒問題了,就一直等待,最后終于出刊了,我記得拿到第一本刊物和看到那篇文章上傳到知網兩次我都和同學出去吃飯慶祝了,現在看起來很傻,但是卻再也沒有了當時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
02
同時研二上學期我也在一家高中代課,在代課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我并不喜歡在高中任教,我覺得很壓抑并且每天都說同樣的東西感覺生活沒有沖勁,因此我希望能夠讀博深造從而進入高校,從那刻開始我開始為考博做打算,第一件事就是資格論文,在我發表第一篇普刊后,我后面又發表了一篇普刊,但是我周圍的同學已經有人發出了C刊。所以當時還是特別急,在老師的指導下寫了三個月寫了一篇看起來很像樣的文章,開始往c刊投遞,一開始又是悲劇,接連悲劇,終于在一家c擴有了消息。
這家c擴是網站投稿的,初審一個多月后告知進入外審,外審半月后告知修改,修改成功后開始進入終審,我一直以為終審就是沒問題了,老師們也開始祝賀我。但是突然遲遲沒有動靜,網站系統也是一直寫的終審,過了3、4個月后我與編輯聯系,編輯當時說的是主編出去學習了,終審停了,但基本到了終審應該沒太大問題。
我那時安心了點,但還是有些擔心,一直關注著投稿系統,終于到了快半年的時候我發現投稿系統變成了等待責編處理,我立刻與編輯進行了聯系,編輯支支吾吾半天后說我現在給你處理,我當時立馬猜到了結果,就問是不是被退稿了,編輯然后就說很抱歉,主編沒看上。那一刻就感覺心突然暫停了一下,因為等了半年是這種結果心里還是十分失落,而那個時候也已經是研二的暑假,按照常理來說幾乎已成定局,準備考博的同學都已經脫離了論文寫作,開始備考,而我當時還在為論文發愁,我當時手上只有5篇普刊出刊,心里還是特別急躁。
在焦慮了兩天后,我還是決定繼續走下去,因為實在不行我可以申請碩博連讀,抱著這個打算我又開始寫文章并對之前的文章進行校改,在7月底的時候我又投出去幾篇,也正是這個時候我們老師今年因為一些原因無法招博士,這意味著我必須考出去,而那時我真的開始十分焦慮,當時不再期待結果而是開始想是否繼續考博,因為申請考核光靠這幾篇普刊感覺優勢不大,統考又感覺有些遲了,當時十分糾結,也找了很多人傾述,但有些路還是要自己走下去。此時奇跡出現了,我投的幾篇文章在暑假后全部中了,
你不就壞事就不怕別人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