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文獻論文查重檢測系統 多語種 圖文 高校 期刊 職稱 查重 抄襲檢測系統
中國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支持本、碩、博各專業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 ! 支持“中國知網”驗證真偽!"期刊職稱AMLC/SMLC、本科PMLC、知網VIP5.3/TMLC2等軟件。
怎樣寫“文獻綜述”?“綜述”不是“綜抄”
綜述,這個提法有待商榷。文獻綜述,不如叫做文獻述評。
述評的重點應該在評上面。把某一主題的論文搜集起來、綜合一下比較容易。進行觀點明確的評論(評述),就難了。
有的導師在指導學生寫文獻綜述的時候,竟然說:“你把他那一段,直接抄過來就行了!”
這樣的指導,會不會指“倒”。導師是不是“倒”師?
論文的引言部分主體應該是述評的。
不少論文卻寫成了“綜述”。把綜述、述評寫成了綜抄的人,無法提高凝練思想的能力。有些明顯就是“綜抄”。(不發表的)綜抄不是不可以,寫在要發表的論文里就不好了。
述評要有立場、觀點,要有自己的看法。
述評要有立場、觀點,要有自己的看法。不然辛辛苦苦地抄(只是得到了原材料),也沒有意思。述評的評,關鍵是要有評、有論、有分析、有探究。評論的目的是為自己的論文觀點提供支持,不僅僅是為了論文的引言部分“好看”。
有的論文引言,看似引用文獻不少(有的期刊要求:參考文獻不少于若干篇),但是文獻[1-**]認為“-------”,一句話(十幾個字)就引用了十幾篇文獻。有的可能是,多篇文獻都使用了一個公式;有些文獻觀點(引言)雷同(原來B文獻就是引用了A文獻,C 引用A、B;D,又引用ABC .......)。貌似文獻量不少,原始文獻仍然是一個。
有的期刊,責任編輯在核對文獻花了大量時間。極其細心、負責的編輯核對文獻時,可以發現看上去引用的文獻不少、實質上有價值引用不多的問題。核對文獻不細心的,很容易被“蒙”過去。
文獻綜述、述評,不應該是文獻的引言或摘要的簡單合并。述評的撰寫者,不下功夫讀原文,領會原文的核心(創新點),寫出的述評往往缺乏說服力,有一種漂在表層的感覺。
上文已經說到,有些文獻的引用對于論文并不具有實質上的支撐作用,僅僅是一種“表面”引用而已。
有的作者,看到同行引用了某文獻,自己如果不引用,就好像沒有看到一樣;有的編輯(部)會建議添加若干文獻,作者未必真的認可這些文獻;出于禮節才添加上的文獻,看起來多了一些,實際上對于文章的觀點并沒有多大支持。
總之,述評文章不易寫,優秀的述評文章稀缺,大家多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