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文獻論文查重檢測系統 多語種 圖文 高校 期刊 職稱 查重 抄襲檢測系統
中國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支持本、碩、博各專業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 ! 支持“中國知網”驗證真偽!"期刊職稱AMLC/SMLC、本科PMLC、知網VIP5.3/TMLC2等軟件。
三、引言
●結構不良
這又要說到中英文的寫作差異,中文的引言部分一般都是非常簡短的,像豆腐干一樣,干澀,乏味。但是英文的引言部分,一般都內容豐富,逐步逐步地交代背景,說明問題所在之處。在寫作上,一般一篇SCI英文論文正文在2000-2500個單詞左右,引言一般占到五分之一,也就是大概在500個單詞左右。
這是一篇發表在中文期刊上的文章的引言,這個引言其實都說到點子上了,但是就是都沒有真正展開。另外,抑郁跟生活質量有什么關系?透析方式如何會影響到生活質量?
再來看看一篇SCI文中是如何說明這些問題的:
有些作者可能會說,“我們的文章結果好就可以了,怎么寫都行的?!?,還有的可能會說,“結果不行,寫的再好也沒用”。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引言是一個鋪墊,是一篇文章的前戲,是為你的工作進行前期的宣傳。東西再好,如果不會推銷,只會就事論事,想來也是賣不出去的?而即使文章的結果不是非常好,但在寫作上好好地包裝一下,好好地推銷一番,那么即使結果不行,也有可能被接收。
●立題依據牽強
經常有作者把立題依據寫成“However,...has not been studied in ...,thus in this work,we firstly report ...”。
關于這點,在前面的寫作章節中已經談到,但是還是要特別指出,別人沒有做過,不應該作為一篇文章的立題依據。別人沒有做,不代表研究有價值,要考查清楚“真的是沒有做過?”,“為什么別人不做?”,“到底有什么價值?”這3個問題。
●立題依據采用的文獻陳舊
在關鍵的立題依據部分,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作者引用的參考文獻實在是太舊了。這種文章,一看就沒有價值,跟不上時代。例如“However,there is little long-term study of the outcome of ...[ref ×××,2000,46:11-15]”?,F在都是2013年了好吧,難道13年來就沒有一點進展么?像這樣的文章,還是先好好溫習一下現在的學術文獻,再進行研究設計會比較好。
●用詞過當
有些作者在寫引言時,會出現“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 was elevated in ××× patients with×××”,這是非常不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