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文獻論文查重檢測系統 多語種 圖文 高校 期刊 職稱 查重 抄襲檢測系統
1.2 國內外檢測PM2.5 主要的設計方法 重量法 重量法通俗來講指直接將大氣流中的 PM2.5 顆粒被截留在濾膜上,然 后用天平直接稱重。 但是仍然會有一些比較較小的顆粒會穿過濾膜,但是 這些顆粒較小重量可以忽略對重量的影響不大。
對PM2.5進行科學、準確地檢測,可以增強對大氣PM2.5的預測預警,將研究成果應用到各地,可以提高政府對公共事件指揮應急水平,降低對市民健康的潛在危害,減少經濟損失,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產生社會、經濟和生態效應等。 對于PM2.5的檢測,國內國外都擁有多種成熟的檢測技術,包括地面PM2.5檢測技術、基于衛星遙感技術的氣溶膠光學厚度結合空間聚類分析預測PM2.5的濃度等[2]。
1 國內PM 2.5 研究進展 1.1 我國大氣環境質量標準設置歷程 我國于1982 年首次發布枟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枠 (GB 3095 -82),隨后在1996 年、2000 年和2012 進行了三次修訂。 現在執行的枟環境空氣質量標 準枠(GB 3095 -1996)發布于1996 年,該標準只針 對可吸入顆粒物的質量濃度設了限值,沒有將細顆 粒物作為監測項目。
謝心慶等:國內外PM2.5 研究進展綜述 5 結語PM 2.5的研究可以利用空間統計學和大氣科學 等實驗檢測方法進行研究并預測,其研究在社會意 義方面將增強對大氣PM 的預測預警,并將研究成果進行全面應用各個地區。 進而提高政府對突發公 共事件指揮應急處置水平,不僅降低市民身體潛在 危害,其推廣應用能減少經濟財產的損失,如減少區 域霾,使糧食產量增加,促進社會穩定和社會和諧, 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